新能源未來趨勢?
點擊率:222次 發布日期:2023-03-18 06:38:30 標簽:新能源 趨勢 未來01
分布式發展
“十四五”時期,從我國能源發展的思路上,將改變過去主要依靠基地式大發展的路徑,重點轉向戶用分布式發展,
形成大規模集中利用與分布式生產、就地消納有機結合,分布式與 集中利用“兩條腿”走路的格局。
分布式能源具有利用效率高、環境負面影響小、提高能源供應可靠性和經濟效益好等特點,已成為世界能源技術重要發展方向。
分布式開發模式,既可實現電力就地消納,避免棄風棄光,又能避免遠距離電力傳輸,節省投資、減少輸電損耗,
同時還能滿足東部發達地區經濟能源需求與消納重心的匹配不均衡問題。
當前,在我國人口稠密、電力需求旺盛、用電價格較高的中東部地區,新能源分布式發電已具有較好的經濟性,具備了較大規模應用的條件。
“十四 五”期間,光伏、風電、生物質能、地熱能等能源系統的分布式應用、創新發展將成為我國應對氣候變化、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內容。
02
建立以儲能為核心的多能互補能源體系
在我國推進能源結構轉型的過程中,單一能源品種的利用已受到多方掣肘,建設高效、靈活的綜合能源體系將成為“十四 五”時期能源發展的重點。
然而,不同能源系統間往往存在差異,且系統中各類能源的供能彼此間容易出現缺乏協調、能源 利用率低等問題,亟需具有調峰調頻、輔助服務等優勢的儲能 技術支撐。
通過風光水火儲多能有效結合、發揮各類電源優勢、取長補短、緊密互動,不但能夠為新能源提供調峰調壓電源,提升新能源發電消納能力,增加新能源應用比重,緩解“棄風、 棄光、棄水”等問題
亦有利于降低火電等傳統能源高污染、高耗能的程度,為優化能源結構、降低環境污染提供助力。
因此,大力發展以儲能為核心的多能互補體系,將成為我國能源經濟持續穩定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03
光伏將迎來一個更快的發展速度
目前,一大批光伏產業項目和配套支持政策將陸續出臺。
其中包括新能源基地示范工程行動計劃,并考慮在三北、西南布局多個千萬千瓦級的新能源基地
在各地推動建設一批百萬千瓦級的光伏發電平價基地,因地制宜地建設一批農光互補、牧光互補等多模式的光伏發電項目。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不斷完善光伏行業配套支持政策,繼續完善可再生能源消納權重考核制度和綠證交易制度,推動平價時代光伏定價政策出臺, 做好與電力市場的銜接。
在保證項目基本收益的前提下,我國還將逐步有序推動新增光伏發電參與電力市場交易,推動新一代電力市場建設
確保大規模光伏發電的接入和消納,加強光伏發電和用地環保政策的結合以及推動出臺建筑上安裝光伏的強制性國家標準。
在政策支持下,我國太陽能發電在過去快速 發展的基礎上,未來十年仍將實現持續的高速發展,光伏發電 從規模上有望超過風電成為全國第三大電源。
04
風電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未來,風電方面或將迎來以下六個方面的政策助力:
一是更大力度推動風電規;l展。堅持集中式與分散式并舉、本地 消納與外送消納并舉、陸上與海上并舉,積極推進“三北”地 區陸上大型風電基地建設和規;馑,加快推動近海規; 發展、深遠海示范化發展,大力推動中東部和南方地區生態友 好型分散式風電發展。
二是更大力度推進風電技術進步和產業 升級。著力推動降低風電成本,特別是海上風電成本,切實提 高風電市場競爭力,推動構建適應風電大規模發展的產業體系 和制造能力。
三是更大力度健全完善風電產業政策。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建立健全后平價時期風電開發建設運行管理 政策措施,保障風電企業合法權益,促進風電產業持續健康發 展。
四是更大力度促進風電消納。推動構建適應高比例可再生 能源的新一代電力系統,切實提升系統消納能力,優化完善可 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加大評價考核力度,調動各類市 場主體開發利用風電的積極性。
五是更大力度推動規劃政策協同。加強與自然資源、生態環境、財稅價格等部門的溝通銜接 和規劃政策協同,推動降低非技術成本,實現風電與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協調發展。
六是更大力度推動體制機制創新。加快建 立健全適應風電規;l展的電網體制、價格機制、市場機制, 為風電跨越式發展、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條件。風電產業作為 清潔能源的重要力量之一,必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05
核電有序發展
核電是目前唯一可大規模替代煤電的基荷并具備一定負荷跟蹤能力的電源,可靠近負荷中心布置,與新能源協調互補耦 合建設,
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有效選擇,
有利于提高電網運行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增強電網抵御嚴重事故的能力,降低大面積停電的風險。
從國家核電發展政策看,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發展核電”,體現了鮮明的政策導向,行業前景預期良好。
“十四五”時期,預計我國核電將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發展,有望按照每年8臺左右的建設規模和節奏推進。預計到2025年,我國核電在運裝機規模將達到 7000 萬千瓦左右,在建裝機規模接近 4000 萬千瓦。
到2035年,我國核電在運和在建裝機容量將達到 2 億千瓦左右,發電量約占全國發電量的10%左右。
06
提升能源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加快能源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和裝備攻關,推動綠色低碳技術重大突破,
加快能源全產業鏈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統籌推進補短板和鍛長板,加快構筑支撐能源轉型變革的先發優勢。
增強能源科技創新能力,強化儲能、氫能等前沿科技攻關。
開展新型儲能關鍵技術集中攻關,加快實現儲能核心技術自主化,推動儲能成本持續下降和規;瘧,完善儲能技術標準和管理體系,提升安全運行水平。
適度超前部署一批氫能項目,著力攻克可再生能源制氫和氫能儲運、應用及燃料電池等核心技術,力爭氫能全產業鏈關鍵技術取得突破,推動氫能技術發展和示范應用。加強前沿技術研究,加快推廣應用減污降碳技術。
07
加快能源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升級
完善能源科技和產業創新體系。整合優化科技資源配置。
以國家戰略性需求為導向推進創新體系優化組合,加強能源技術創新平臺建設,加快構建能源領域國家實驗室,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優化國家能源研發創新平臺建設管理。
推進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業科研力量優化配置和資源共享,深化軍民科技協同創新。